科普知识
坚持母乳喂养 守护宝贝“第一口奶”
2015-04-08 作者:林琳阅读量:
分享:

母乳喂养虽然好处多,可这对于职场妈妈们来说却有些为难和尴尬。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16年间,中国的母乳喂养率下跌近40个百分点,从1998年的67%,下降到2014年的27.8%,其中农村30.3%,城市仅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8%。

昨天是“全国母乳喂养日”,记者探访多个妈妈母乳喂养故事,并邀请相关专家为新妈支招,守护宝宝们的“第一口奶”。

【新妈吐槽】

说起妈妈们喂奶那些事儿,难度最大的就要属职场妈妈,为了能让家里的宝贝吃上有营养的母乳,她们在哺乳期内上班时,拎包里不仅有各种文案,还要多出挤奶器和储奶袋、冰袋。很多职场妈妈也因为工作忙碌,害怕因为喂奶耽误工作或者压力大奶水变少而提前给孩子断奶。

宝宝出生才三天的牛牛妈:孩子出生已经三天了,但我感觉自己的母乳非常的少,根本喂不饱他,孩子饿得着急,我喂得也累,都快要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了。 背着挤奶器上课的文老师:儿子已4个月大,我带养挤奶器和储奶袋回归讲台。有好几次正上课,感觉要来奶了,不得不组织学生们讨论,然后赶紧跑回办公室,锁上门拿出挤奶器快速解决战斗。不知道这样打仗般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曾做过假体隆胸的杨女士: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曾经接受过假体隆胸手术的女性最好去取出假体,否则植入假体的硅胶成分渗出,会把母乳变成‘毒奶’,可能导致宝宝脑瘫。下个月我就要生产了,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母乳喂养孩子。

【专家支招】

母乳喂养 第一周是关键

“想要‘奶很好’,宝宝出生后的头一周至关重要。”协和医院西院妇产科主任夏革清教授说,新妈妈一没奶就给孩子吃配方奶粉,孩子容易有饱腹感,再吸母乳时就感觉很费力,再加上乳头错觉,就不会再想吸吮母乳了,越不吸就越没有奶,于是进入恶性循环。

想要尽早有奶,奶水充足,妈妈们只需记住六字原则:早开奶,勤吸吮。夏教授解释说,妈妈抱着宝宝,宝宝吸吮乳房,这产生的可是“化学反应”,母亲和婴儿的亲密接触以及内心交流,所产生的哺乳效果超越了喂奶本身,更不是吸奶器所能达到的,生产后越早与宝宝接触,越容易“下奶”。

而让“奶越吃越有”,还包括尽可能让宝宝多吸吮。一般的频率是每24小时吸吮8至12次,即便宝宝整个白天都像小袋熊一样“挂”在妈妈身上,也是好的。尽可能保证按需哺乳。

自然离乳 断奶最佳选择

如今很多新妈妈兼顾工作,上班时在单位把奶挤出存放在冰箱内,再带回家给宝宝喝,非常的辛苦。但夏革清教授仍建议,只要妈妈做好吸奶与储奶的卫生,宝宝吃了妈妈的奶不会稀便、绿便,体重正常增长,那么妈妈们最好还是坚持继续喂养。因为,国际母乳喂养组织最新推荐的离乳时间是“自然离乳”,即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等到他/她自然而然不再要求吃母乳最好不过。

假体隆胸 不会影响哺乳

对于“假体隆胸产生毒奶”的传言,夏革清教授表示,其实假体隆胸手术不影响怀孕,也不影响哺乳。

夏革清教授介绍,目前正规医疗机构临床主要使用的方法,一种是利用自体脂肪进行移植,另一种则是利用假体植入进行隆胸,目前临床没有文献报道证实,采用质量合格的假体进行正规隆胸手术后,不会影响到母乳喂养,更不会通过母乳危害宝宝。但如果在非正规机构接受了不当的假体隆乳手术,如使用早已被禁止的奥美定注射隆乳法,或者使用不合格的假体,有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小贴士】

这些泌乳观念

您答对了几条?

传统观念:有没有奶是天生的,和遗传、乳房形状等都有关系。

科学观念:绝大多数健康母亲都可在宝宝娩出后自然产奶,只要能注重产前乳房保健,并掌握尽早让宝宝吸吮刺激泌乳的正确方法。

传统观念:妈妈的乳汁“太稀”,宝宝吃了营养不够。

科学观念:乳汁分为“前奶”和“后奶”。前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后奶含有的乳糖和脂肪较高,同时母乳中80%是水分。

传统观念:患乳腺炎就不能再喂奶。

科学观念:乳腺炎是因为乳汁淤积、乳腺管不通畅造成的,应尽快疏通乳腺,而宝宝的吸吮是妈妈最好的“吸奶器”。但若病情严重,是否继续哺乳就要遵从医嘱。

传统观念:吃奶粉可以让宝宝睡大觉,睡得香。

科学观念:喂奶粉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即奶粉撑大了宝宝的胃口,母乳喂养则不会这样,是按需哺乳,适量多餐,更符合婴儿的消化需求。充分的母乳喂养宝宝也会睡的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