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母乳喂养的好处已经深入人心,可是仍有许多妈妈未能成功的进行母乳喂养,许多宝宝不能享受上天赋予人类做好的礼物----母乳。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误区。
误区一:刚生完,什么也没吃,没有奶。其实乳房在怀孕期间就开始产生初乳并在产后前几天内持续分泌初乳。初乳这一特殊乳汁颜色呈黄色或桔色,性质粘稠。初乳含脂肪量少,但富含有助于宝宝健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抗体。初乳非常容易被消化,因此是宝宝最完美的第一道食物。初乳量不多(也就几茶匙量)但为新生儿提供了丰富的浓缩营养。初乳有通便的作用,促进宝宝排胎粪,带出过量胆红素,从而预防黄疸的发生)。剖腹产产后伤口太疼不敢喂,并且认为这个时候没有下奶,怕宝宝饿着,频繁用奶瓶喂奶,奶头缺乏足够的刺激,没有这些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就不能兴奋,下丘脑就不能促进泌乳激素和排乳激素的分泌,不能形成泌乳反射。或因为乳腺管不通,初乳很浓,不能及时排空导致乳腺炎。
误区二:奶胀后热敷。很多产妇在产后两到三天出现乳房胀疼,习惯用热毛巾敷,越涨越敷,导致乳房变硬,乳晕变肿,乳头变平,宝宝含不住奶头,拼命哭,老人看着心疼,妈妈涨着奶疼,母乳喂养一两次不成功,没有耐心,丧失信心,产生挫败心理,最后就放弃了母乳喂养。
误区三:奶头错觉。有些老人不知道初乳的好处,认为初乳量少,且颜色不好,就弃之不用,更有的老人说第一口奶有毒,要扔掉。在产妇第一次喂母乳前给新生儿喂糖水或配方奶,称为“哺乳前喂养。”哺乳前喂养会使新生儿产生“乳头错觉”(奶瓶的橡胶奶头比产妇的奶头容易吸吮),另一方面,因为奶粉冲调的配方奶比产妇的初乳要香甜,也会使新生儿不再爱吃产妇的初乳。
误区四:怀疑自己奶少,宝宝不够吃。新生儿吃母乳总爱哼唧,看起来不舒服,含上妈妈奶头就睡,吃奶没力气。小宝宝依靠吸吮来让自己获得安抚,吸吮是唯一他能控制并且享受的诉求方式,并不是饿才会有觅食与吸吮反射。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要,获得母爱,寻找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宝宝含着安抚奶嘴一样会睡着的原因。解决奶少的最好方法就是频繁吸吮,促进母乳分泌。新生儿胃容量只有30ML每次能吸吮的奶量也只有20ML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短,自然宝宝饿得快。所以,一两个小时喂一次奶很正常。新生儿每天喂奶至少8~~12次。两边乳房轮流喂,每次30~~40分钟。
误区五:吃了奶粉才能吃饱睡得香,一口气吃完100ML的牛奶。母乳喂养的特点是宝宝要用舌头裹紧乳头乳晕用力吸吮,乳汁才能持续快速流出的,所以母乳喂养,宝宝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摄入量。而奶瓶喂养的特点是只要宝宝嘴一动,不必费力吸吮,奶就流出来,宝宝感觉到嘴里有东西就会下意识的吞咽,吞咽又会带来吸吮的动作以及不停流淌的奶,一旦开始很难主动拒绝。这种方式很容易吃过量。有两种后果:第一,奶瓶由不得宝宝控制,一下子吃多了,加重胃肠负担供血不足致使宝宝昏睡是最大的问题。第二,吃多了,宝宝也会难受的哭泣,而难受时仍然想通过吸吮来获得安抚,这也是宝宝总像吃不饱,奶瓶越吃量越大的原因。最终把宝宝的胃撑大,伤脾胃。导致宝宝吐奶,甚至从鼻腔里喷奶。严重的形成吸入性肺炎。避免这两种后果的最好方法就是纯母乳喂养,少吃多餐,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
误区六:不涨奶就是奶水变少了。新妈妈的乳房通常还没有学会“聪明分泌”,不会根据宝宝的吸吮即时泌乳,所以经常胀奶。宝宝想吃就立即喂奶,有利于缓解胀奶,防止胀奶严重形成奶结甚至乳腺炎。一般按需哺乳半个月之后,乳房就会熟悉宝宝吃奶的频率和时间,学会了在宝宝不吃时少泌乳,在宝宝吃奶时多泌乳,快速泌乳,也就是通常说的“奶阵”。因而妈妈就不再经常胀奶了。有的妈妈误以为不胀奶就是奶水变少了,觉得恐慌,其实应该为不必受胀奶的困扰而高兴才对。
总而言之,不少妈妈误以为自己不能分泌出足够的乳汁来喂宝宝,这是一个极大地误区。曾经有位专家说过,人类也是哺乳动物,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足够的乳汁来喂养自己的宝宝,如果大多数女性生完宝宝后没有奶或是奶不够,人类早就灭绝了。母乳是妈妈给予宝宝生命的第一份美好礼物,她提供全面的营养,能有效预防过敏,感染及多种慢性病,并促进宝宝大脑的最佳发育,其优势是任何替代品都望尘莫及的。更重要的是,妈妈和宝宝之间能通过哺乳的亲密接触,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感情联系,为宝宝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