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对机体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疾病可对身体许多重要脏器者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说当甲状腺激素过量或不足时,机体没有任一器官和组织能不受其害。我们在长期检查中发现,有些单位普查甲状腺项目,统计甲状腺异常率均在20%以上,个别单位达到近40%,比例相当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甲状腺饱满、肿大、结节、质地不均、甲免异常等。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弥散肿大或伴有结节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4%-8%的成年人触诊可发现有甲状腺结节,超声发现人群中约30%有甲状腺结节,这些结节中约5%-6.5%在以后的随访中发现为恶性。甲状腺结节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4倍,并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但是从1998年起,甲状腺癌症的发生率每年增加6.6%,是增加速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韩国等均有预警报告。因此应提高对甲状腺的重视程度,定期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数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有些只有颈部不适感。
体检中,一方面检查甲状腺的组织形态,主要是外科触诊和彩超;另一方面检查甲状腺的功能,主要是甲功五项。彩超是初诊甲状腺肿瘤的基本手段。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肿瘤,以颈前部肿块为主要症状,肿块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肿瘤主要是腺瘤,恶性肿瘤有癌和淋巴瘤等。甲状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原发性上皮肿瘤的1/3,男女之比约2:3,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40岁~50岁多见。据上海普查236501名职工,发现甲状腺有肿块者11336人,发病率高达4.8%,但甲状腺癌的发病数为10.9/10万,可见以良性肿瘤居多。我们筛查发现,甲状腺肿瘤多发生在30岁以上年龄。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甲状腺癌的1%~2%,男:女为1:3,大多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基础上发病,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中唯一女性发病为主的肿瘤。
2 、发病因素
许多原因可以引起甲状腺肿瘤,历代中国医家一致认为水土因素、情志内伤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早在战国《吕氏春秋》中已指出“轻水所,多秃与瘿人”,与地理环境有关;而情志内伤是瘿病的又一主要因素,在《圣济总录》已明确“(瘿病)妇女多有之,缘忧患有甚于男子也”,是女性高发的因素。在现代社会,除了自身免疫功能不正常、精神因素、压力因素、地域因素、妇女青春期、月经期、妊娠和绝经期等生理改变、先天的缺陷和感染等外,还与不良工作生活饮食方式、环境等因素有关,而且患病率升高、患者年轻化。
3、检查与诊断
⑴、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图像可判断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物理性质(实性或囊性)、血流状况,可为定性提供参考。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多呈实质性低弱回声,瘤体内常见钙化强回声。大块、边界清楚的钙化多属良性;边界模糊、外形不规则、小片絮状钙化,常为恶性指征。
⑵、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组织能特异性摄取131Ⅰ及99mTcO4,可根据显像情况判断甲状腺位置,形态大小及甲状腺内的占位病变。可根据吸收锝或碘的功能差异,分成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热结节绝大多数为良性,如功能自主性腺瘤;温结节亦多为良性,如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冷结节约l/4为恶性,亦可能为囊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⑶、颈部CT检查:观察肿瘤部位(甲状腺内或外,一侧或双侧)、范围(特别是胸骨后侵犯情况)、气管受累情况(移位,狭窄,受累部位,范围,狭窄程度)及颈总动脉受累情况。 ⑷、细胞学检查:本法对肿瘤定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已广泛应用。但诊断可靠性取决于穿刺取材技术及阅片经验。
⑸、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是血液免疫学检查,FT3、FT4、TSH、ANTI-TPO、ANTI-TG等。
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于局部触诊及超声波、甲免全套、CT、病理学等。应将甲状腺检查列为体检常规项目,建议20岁以上女性查甲功五项,如果有异常,可以早日干预,以免引起胎儿流产、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以及内分泌变化带来的心脏、骨骼、肠胃等相关病变。30岁以上人群查甲状腺彩超,及早发现肿块。
目前对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在基础实验和临床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在病因和发病机理方面还未完全阐明,有些治疗方法还很不满意。甲状腺手术由于容易出现声音嘶哑、低钙、甲功低下等手术并发症,手术切除范围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技术条件等进行判断,需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同时尽量争取保留好神经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肿瘤呈上升趋势,需高度重视。